认定商标是否侵权的标准是什么?

更新时间:2023-02-18 12:10 找法网官方整理 人浏览

  认定商标是否侵权的标准是,行为是否实行了侵权行为,是否造成了严重后果,主观上是否有过错,侵权行为与损害后果是否有因果关系。商标侵权归商标管理部门和司法机关管。

认定商标是否侵权的标准是什么,商标侵权归谁管

  一、认定商标是否侵权的标准是什么?

  认定商标是否侵权的标准是:

  1.行为人实施了侵犯商标权的民事违法行为;

  2.造成了他人财产或人身损害的事实;

  3.违法行为与损害后果之间具有因果关系;

  4.行为人主观上有故意或过失的过错。

  二、商标侵权归谁管

  商标法规定商标侵权归商标管理部门和司法机关管。找法网提醒您,《商标法》第六十一条规定,对侵犯注册商标专用权的行为,工商行政管理部门有权依法查处;涉嫌犯罪的,应当及时移送司法机关依法处理。工商行政管理部门依法行使职权时,当事人应当予以协助、配合,不得拒绝、阻挠。在查处商标侵权案件过程中,对商标权属存在争议或者权利人同时向人民法院提起商标侵权诉讼的,工商行政管理部门可以中止案件的查处。

  三、商标侵权案件原告需要哪些证据

  商标侵权案件原告需要提交如下证据:

  1.证明自己享有商标权或商标许可使用权的证据,如商标注册人起诉的,应当提交证明其商标权真实有效的文件;利害关系人起诉的,应提交注册商标使用许可合同、在商标局备案的材料及商标注册证复印件;商标财产权利的继承人起诉的,应当提交已经继承或者正在继承的证据材料。

  2.原告应当提交被控侵权产品及其销售发票等证据。

  3.原告应当提交能证明其提出的赔偿数额的证据,如被侵权人在被侵权期间因被侵权所受到的损失的证据或者侵权人在侵权期间因侵权所获得的利益的证据,包括被侵权人为制止侵权行为所支付的合理费用的证据。侵权人因侵权所得利益,或者被侵权人因被侵权所受损失难以确定的,由人民法院根据侵权行为的情节判决给予三百万元以下的赔偿。

声明:该作品系作者结合法律法规、政府官网及互联网相关知识整合,如若内容错误请通过【投诉】功能联系删除。
点赞
收藏
还有疑问?立即咨询律师!
33344 位律师在线
1 分钟提问
5 分钟内解答
立即咨询
26秒前 用户188****9876 提交了咨询
相关知识推荐
如何查商标是否侵权
如何查商标是否侵权
商标侵权认定
商标侵权赔偿标准法律规定
商标侵权赔偿的计算基础是实际损失。若实际损失难以确定,可以参照侵权人的获利情况或商标许可使用费用。对于恶意侵权行为且情节严重的情况,赔偿可加倍。在处理过程中,应
找法网咨询助手
官方
当前在线
立即咨询
找法网咨询助手提醒您:
法律所涉问题复杂,每个细节都有可能决定案件走向,若问题紧急,建议 立即咨询 律师,并详细描述自身问题,以获得 针对性解答。24小时在线,平均5分钟回复。
侵权商标如何判定
处理商标侵权问题需依法进行。对于轻微的侵权情况,可以通过协商和解的方式解决;若侵权程度较严重,可以向相关行政机关进行投诉;如涉及到大额赔偿,建议提起民事诉讼。具
商标侵权判定标准
商标侵权判定标准
商标侵权处罚
怎么判定商品商标侵权
针对商品商标侵权的判定,主要依据《商标法》第五十七条进行操作。具体的步骤包括: 1. 收集证据以证明对方存在侵权行为; 2. 对比被控侵权商标与注册商标的相似
如何认定商标是否属于侵权
商标侵权认定需综合考虑多个方面。首先,要确认是否存在未经许可使用或销售相同或近似商标的行为。其次,要评估这种行为是否对商标权人造成了损害。最后,要判定该行为与损
商标侵权行为的评判标准是什么?
商标侵权处理流程: 1. 确认侵权行为和损失; 2. 收集证据,包括商标注册证、侵权商品等; 3. 向侵权方发警告函或律师函; 4. 若无效,则向行政机关投诉
关于一般商标侵权行为的认定标准
商标侵权认定需综合考虑多个因素。确认侵权事实后,可投诉至工商部门或起诉。投诉需提供相关证据,工商部门将调查处理。若选择起诉,应准备起诉状和证据,通过法律途径维权
如何判定商标侵权商品
判定商标侵权需依据《商标法》。具体操作为: 1. 确认商标注册情况; 2. 对比商品使用的商标与注册商标是否相同或近似; 3. 判断是否容易导致混淆; 4.
商标侵权的认定情形
商标侵权需及时处理。应停止侵权行为,如撤下侵权商品;收集证据,如侵权照片、销售记录;与侵权方协商或提起诉讼,要求赔偿损失;向相关机构举报,维护自身权益。
商标侵权是如何判定
商标侵权是如何判定
商标侵权处罚
商标侵权赔偿的一般标准
商标侵权赔偿依实际损失、侵权获益等定。具体操作:1. 确定实际损失,需提供相关证据。2. 若实际损失难确定,可依据侵权获益计算。3. 两者都难确定时,参考商标许
商标侵权行为的判断标准为何
商标侵权判断基于故意、行为和损失。处理可停止侵权、索赔或追责。需收集证据,评估侵权程度,选择合适方式,如协商、诉讼等,以维护商标权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