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除合同后有什么法律后果

更新时间:2021-12-28 18:20:51 找法网官方整理
导读:
合同是如今应用得最广泛,也是最有效的在商业活动维护自身权益的工具,合同签订后,当事人双方一般都会按照合同约定履行自己的义务,但若是一方想要解除合同,那解除合同后有什么法律后果呢?我国相关法律是怎样规定的?下面由找法网小编为大家详细解析。
解除合同后有什么法律后果

一、解除合同后有什么法律后果

(一)恢复原状,指恢复到订约前的状态。恢复原状时,原物存在的,应当返还原物,原物不存在的,如果原物是种类物,可以用同一种类物返还。恢复原状还包括:

1、返还财产所产生的孳息;

2、支付一方在财产占有期间为维护该财产所花费的必要费用;

3、因返还财产所支出的必要费用。

(二)其他补救措施,包括请求修理、更换、重作、减价、支付违约金、赔偿损失的措施。

(三)赔偿损失

1、协议解除合同的,当事人在协议中免除了对方损害赔偿责任的,协议生效后,不得再请求赔偿;

2、因不可抗力解除合同,不承担损害赔偿责任。但在不可抗力发生后,应当采取补救措施减少损失扩大而没有采取的,应对扩大的损失承担赔偿责任;

3、解除只向将来发生效力的,违约方应当赔偿另一方因违反合同受到的损失;解除溯及既往的,违约方应当支付受害方因订立合同、准备履行合同和因恢复原状而支出的费用;

4、损害赔偿额应当包括合同履行后可以获得的利益,但不得超过违反合同一方订立合同时预见到或者应当预见到的因违反合同可能造成的损失。

二、合同解除后债权债务如何处理

合同解除后债权债务如何处理,这个问题比较复杂。根据《民法典》第566条规定,合同解除后,尚未履行的,终止履行;已经履行的,根据履行情况和合同性质,当事人可以请求恢复原状或者采取其他补救措施,并有权请求赔偿损失。合同因违约解除的,解除权人可以请求违约方承担违约责任,但是当事人另有约定的除外。主合同解除后,担保人对债务人应当承担的民事责任仍应当承担担保责任,但是担保合同另有约定的除外。

三、违约金与定金不得同时适用

《民法典》第五百八十八条,当事人既约定违约金,又约定定金的,一方违约时,对方可以选择适用违约金或者定金条款。从本条规定可以看出,合同当事人既约定了违约金,又约定了定金的情况下,如果一方违约,对方当事人可以选择适用违约金或者定金条款,即对方享有选择权,可以选择适用违约金条款,也可以选择适用定金条款,但二者不能并用。现实中,有些当事人在合同中既约定违约金,也约定定金,在一方违约时,对方要求违约金与定金条款并用。选择适用违约金条款或定金条款,就可以达到弥补因违约受到损失的目的;违约金相当于一方由于对方违约所造成的实际损失。一般说来,守约方根据违约金条款,就可以补偿自己因对方违约所造成的损失。当然,在定金条款对守约方有利时,守约方也可以适用定金条款,按照定金罚则弥补自己的损失。

以上就是找法网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关于解除合同后有什么法律后果的相关法律知识,合同解除后,尚未履行的,终止履行;已经履行的,根据履行情况和合同性质,当事人可以请求恢复原状或者采取其他补救措施,并有权请求赔偿损失。若大家还有其他问题的,欢迎上找法网咨询,律师为您解答。

声明:该作品系作者结合法律法规、政府官网及互联网相关知识整合,如若内容错误请通过【投诉】功能联系删除。
点赞
收藏
还有疑问?立即咨询律师!
33344 位律师在线
1 分钟提问
5 分钟内解答
立即咨询
26秒前 用户188****9876 提交了咨询
相关知识推荐
合同撤销之法律后果
合同撤销后,应: 1. 确定合同自始无效; 2. 返还已取得的财产或折价赔偿; 3. 过错方赔偿损失。 操作时需结合实际情况,通过协商、调解或诉讼等方式处理
找法网咨询助手
官方
当前在线
立即咨询
找法网咨询助手提醒您:
法律所涉问题复杂,每个细节都有可能决定案件走向,若问题紧急,建议 立即咨询 律师,并详细描述自身问题,以获得 针对性解答。24小时在线,平均5分钟回复。
合同撤销的法律后果有哪些
合同撤销后,应做如下处理:1. 双方返还因合同取得的财产;2. 若财产无法返还,则折价补偿;3. 有过错方赔偿对方损失;4. 双方均有过错时,各自承担相应责任。
单方解除合同可能产生的法律责任
单方解除合同需谨慎处理。若双方协商同意且无过错,可和平解除;若存在法定解除情形,如不可抗力等,可依法解除。解除过程中应注意保留证据,避免纠纷。若因过错导致违约,
解除合同的严格法律后果分析
解除合同后果包括终止履行、恢复原状、补救及赔偿等。若合同未完全履行,则终止履行;已履行的部分,可请求恢复原状或补救;如因对方违约导致解除,还可要求其承担赔偿责任
承租人单方面解除合同后果
承租人单方面解除合同需谨慎。如双方同意解除,应签订书面协议;如承租方违约,出租方可要求赔偿。涉及法律纠纷时,可寻求专业律师协助。
合同无效或者被撤销后到底会产生哪些法律后果?
合同无效或被撤销,法律后果明确。应返还因该合同取得的财产,无法返还的则折价补偿。如有过错,需赔偿对方损失,双方均有过错则各自担责。
合同依法撤销所产生的法律后果有哪些种类
合同撤销后,应依法处理后果。具体操作为:1. 返还因该合同取得的财产;2. 不能返还的,折价补偿;3. 有过错方赔偿对方损失;4. 双方都有过错的,各自承担责任
合同撤销后的法律效果有什么
合同撤销后,涉及财产返还、折价补偿及过错责任承担。如合同涉及具体财产,应返还;无法返还时,按市场价值折价补偿。存在过错方时,根据过错程度承担相应赔偿责任。
针对合同可撤销的情形都有什么呢
合同可撤销情形多样。重大误解需在90日内撤销,受胁迫、欺诈则需在1年内撤销。撤销权可通过协商或诉讼实现,需注意时效,避免权益丧失。
关于撤销合同所产生的法律后果
撤销合同后,法律后果是合同无效。具体处理:1. 协商确定返还财产或折价补偿;2. 协商不成可申请调解;3. 调解无果可向法院起诉,要求确认合同无效并处理后续事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