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同解除和撤销的区别在哪

更新时间:2022-04-29 16:11:28 找法网官方整理
导读:
一般来说,合同在签订的时候,需要由双方当事人协商确定内容,这样才能使得合同具有真实性。那么合同解除和撤销的区别在哪?为了帮助大家更好的了解相关法律知识,找法网小编整理了相关的内容,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吧。
合同解除和撤销的区别在哪

  一、合同解除和撤销的区别在哪

  合同撤销与解除的区别:从发生原因来看,撤销的原因由法律直接规定,而解除的原因既有法律规定的,也有当事人约定的;从行使方式来看,享有撤销权的一方应当在撤销权的行使期间内,向法院或者仲裁机构申请撤销或者变更。而解除权的行使有协议解除和法定解除两种,如果是协议解除,双方达成一致即可解除合同,而不需要向法院或仲裁机构申请。

  二、合同解除的法律效果是什么

  合同解除的法律效果是:

  (一)合同解除后,尚未履行的,终止履行;

  (二)已经履行的,根据履行情况和合同性质,当事人可以请求恢复原状或者采取其他补救措施,并有权请求赔偿损失;

  (三)合同因违约解除的,解除权人可以请求违约方承担违约责任,但是当事人另有约定的除外。

  三、合同解除的情形有哪些

  合同解除的情形,是根据《民法典》第五百六十三条 【合同法定解除】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当事人可以解除合同:

  (一)因不可抗力致使不能实现合同目的;

  (二)在履行期限届满前,当事人一方明确表示或者以自己的行为表明不履行主要债务;

  (三)当事人一方迟延履行主要债务,经催告后在合理期限内仍未履行;

  (四)当事人一方迟延履行债务或者有其他违约行为致使不能实现合同目的;

  (五)法律规定的其他情形。

  以持续履行的债务为内容的不定期合同,当事人可以随时解除合同,但是应当在合理期限之前通知对方。

  以上就是找法网小编为您详细介绍关于合同解除和撤销的区别在哪的相关知识,总的来说,合同的解除和撤销在本质上是不一样的,需要我们仔细分辨。如果您还有其他的法律问题,欢迎咨询找法网,我们会有专业的律师为您解答疑惑。

声明:该作品系作者结合法律法规、政府官网及互联网相关知识整合,如若内容错误请通过【投诉】功能联系删除。
点赞
收藏
还有疑问?立即咨询律师!
33344 位律师在线
1 分钟提问
5 分钟内解答
立即咨询
26秒前 用户188****9876 提交了咨询
相关知识推荐
在合同法中,合同撤销协议与合同解除的区别?
合同解除与合同撤销的区别:(1)从发生原因来看,合同撤销权的发生一般是基于法律的规定,而合同解除权的发生,既有法律的规定,又有当事人的约定;(2)从适用范围来看
找法网咨询助手
官方
当前在线
立即咨询
找法网咨询助手提醒您:
法律所涉问题复杂,每个细节都有可能决定案件走向,若问题紧急,建议 立即咨询 律师,并详细描述自身问题,以获得 针对性解答。24小时在线,平均5分钟回复。
合同终止与合同解除的区别,请问合同终止与合同解除有什么不同嘛?合同终止与合同解除这两种情况的区别是什
合同终止与合同解除需要注意一下几点区别: 一、适用范围不同。合同终止只适用于继续性合同,即债务不能一次履行完毕而必须持续履行方能完成的合同,如租赁合同、承
终止合同和解除合同的区别,合同终止和合同解除这两者是意思相同吗?终止合同和解除合同的区别是什么呢?
不相同,合同终止与合同解除具有以下区别: (1)适用范围不同。合同终止只适用于继续性合同,即债务不能一次履行完毕而必须持续履行方能完成的合同,如租赁合同、
效力待定与可撤销的区别,效力待定合同和可撤销合同之间有什么区别嘛?
你好,效力待定合同是指合同虽然已经签订了但是合同效力还未确定,而可撤销合同是指事宜表达不真实,是一种相对无效的合同。可见效力待定与可撤销是两个完全不同的概念。
公司一氧化碳中毒出院后,公司让我去上班,医生诊断。我不想辞职。公司让我去上班。我该怎么办?
劳动者和用人单位存在劳动合同纠纷,劳动者可以到用人单位所在地的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申请劳动仲裁,维护合法权益。
社保工伤认定结果还没出来可以离职吗
法律分析:工伤鉴定结果出来后可以辞职。一次性伤残补助金是在职的时候就可以领取,而一次性工伤医疗补助金和一次性伤残就业补助金是在离职的时候才能得到。职工因工致残被
离职后被污蔑
您说下你的法律问题我好详细为你讲解
我体验为左耳纯音,混合音听闸中度损失,厂里现在没有合适的岗位,想跟我协商解除劳动合同我想咨询一下听力
法律分析:你可以和公司协商解决,如果不行只能解除合同,通过劳动仲裁要求经济补偿。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第三条劳动者享有平等就业和选择职业的权利、取得
我想请问公司检查员工宿舍还翻看人家柜子还拍照下来合法吗
针对公司检查员工宿舍并翻看柜子拍照的行为,员工可以首先与公司沟通协商,要求停止侵权并删除照片;若沟通无果,可向劳动监察部门投诉举报,或寻求法律途径维护自身权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