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找法网 办事指南 劳动就业 正文

国家法定婚假关于工资和假期的相关内容

更新时间:2020.11.23    浏览量:

摘要

结婚是每个人都会面对的人生大事,国家也对每个公民给予了婚假。根据不同的婚年龄和婚姻状况以及地区划分等,都会有相应的政策。不同的情况会有不同的政策。那么,国家法定婚假的规定有哪些呢?找法在下文中就针对这个问题进行了相关解答。

婚假,是指劳动者本人结婚依法享受的假期。婚假是每个劳动者都会遇到的情况,劳动者结婚时,给予一定的假期,并由用人单位如数支付工资,这是对劳动者的精神抚慰,体现了政府对劳动者的福利政策,也是对其权益的保护,对于调动劳动者的积极性具有重要意义。

根据《婚姻法》以及《计划生育条例》的规定,职工结婚可享受以下待遇:

一、婚假

1、按法定结婚年龄(女20周岁,男22周岁)结婚的,可享受3天婚假。

2、符合晚婚年龄(女23周岁,男25周岁)的,不再享受晚婚假奖励,只有3天法定婚假。

3、结婚时男女双方不在一地工作的,可视路程远近,另给予路程假。

4、在探亲假(探父母)期间结婚的,不另给假期。

5、婚假包括公休假和法定假。

6、再婚的可享受法定婚假,不能享受晚婚假。

二、婚假工资

根据法律规定,用人但可以制定本单位的规章制度,但是各个单位的规章制度必须符合国家或地区的法律法规和规章。如果单位的“土政策”违反现有的法律法规和规章,这个规章制度就是违法的无效的,对职工并没有约束作用。如果单位硬要按“土政策”办事,由此侵犯了职工的合法权益,职工可以向劳动监察部门投诉举报,并要求单位赔偿损失。

婚假期间工资待遇:在婚假、护理假、产假期间和路程假期间,工资照发。不影响工龄计算、晋升、调级。

三、请婚假都需要什么材料

根据实践经验,请婚假通常需要向用人单位提供请假申请、结婚证等材料即可。

四、如果单位不执行新条例怎么办?

不管是国企、外企或私企等性质的单位,都应该执行计划生育的相关政策。如果所在单位未执行《条例》的相关规定,可以及时向单位反映;反映无效,可向单位所在地的县(市、区)卫生计生部门反映,请他们协调解决;如果卫生计生部门协调未果,则可以申请劳动仲裁解决。

终上所述,我国法律对于国家法定婚假进行了明文规定。目前,全国至少已经有16个省份修订了本地区的计生条例。这16个省份分别为北京、天津、山东、上海、浙江、安徽、江西、福建、广东、广西、湖北、山西、宁夏、四川、辽宁、青海。各地区对当地的规定条例不一,要做到具体情况具体分析。如果您在生活中遇到了相关的问题,可以向我们网站的律师咨询,我们将为您提供专业的帮助,为您答疑解惑。更多相关知识您可以咨询找法律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