签劳动合同辞退员工有什么后果吗

更新时间:2020-11-27 17:32 找法网官方整理 人浏览

  对于签劳动合同来说,签劳动合同是必须的,如果没有签劳动合同,很有可能会产生一系列的问题,那么如果签了劳动合同需要辞退员工的话,有什么后果呢?一般来说,他都是需要补偿金的。接下来由找法网小编为大家带来签劳动合同辞退员工有什么后果吗的详细知识,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一、签劳动合同辞退员工有什么后果吗

  1、如果单位是违法解除劳动合同,劳动者可以要求支付赔偿金;

  2、如果单位解除劳动合同的理由符合的规定,则不用支付经济补偿金或赔偿金;

  3、如果有关赔偿事宜无法与单位达成一致意见,可以在被辞退一年内要求;

  4、法律依据: 第三十九条 【用人单位单方解除劳动合同(过失性辞退)】劳动者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用人单位可以解除劳动合同:

  (一)在试用期间被证明不符合录用条件的;

  (二)严重违反用人单位的规章制度的;

  (三)严重失职,营私舞弊,给用人单位造成重大损害的;

  (四)劳动者同时与其他用人单位建立劳动关系,对完成本单位的工作任务造成严重影响,或者经用人单位提出,拒不改正的;

  (五)因本法第二十六条第一款第一项规定的情形致使劳动合同无效的;(六)被依法追究刑事责任的。

  第八十七条 【违反解除或者终止劳动合同的法律责任】用人单位违反本法规定解除或者终止劳动合同的,应当依照本法第四十七条规定的经济补偿标准的二倍向劳动者支付赔偿金。

  第四十七条 【经济补偿的计算】经济补偿按劳动者在本单位工作的年限,每满一年支付一个月工资的标准向劳动者支付。六个月以上不满一年的,按一年计算;不满六个月的,向劳动者支付半个月工资的经济补偿。劳动者月工资高于用人单位所在直辖市、设区的市级人民政府公布的本地区上年度职工月平均工资三倍的,向其支付经济补偿的标准按职工月平均工资三倍的数额支付,向其支付经济补偿的年限最高不超过十二年。本条所称月工资是指劳动者在劳动合同解除或者终止前十二个月的平均工资

签劳动合同辞退员工有什么后果吗

  二、单位签劳动合同辞退员工在没有违法行为的情况

  如果员工没有过错,又没有与员工协商一致解除劳动合同,单位可能构成违法解除,可依法委托律师指导下提起劳动仲裁和劳动诉讼,要求公司支付工资、业务提成、加班工资、奖金津贴和年终奖金、每工作一年按照之前十二个月的实际应发工资为基数支付二个月工资的支付经济补偿金和其他损失等。

  以上就是找法网小编整理的关于签劳动合同辞退员工有什么后果吗的相关内容,企业如果违法的解除劳动合同,那么需要进行相应的补偿。大家如果还有其他法律问题的,欢迎上找法网在线法律咨询平台,在线律师会为大家进行专业的解答。

声明:该作品系作者结合法律法规、政府官网及互联网相关知识整合,如若内容错误请通过【投诉】功能联系删除。
点赞
收藏
还有疑问?立即咨询律师!
33344 位律师在线
1 分钟提问
5 分钟内解答
立即咨询
26秒前 用户188****9876 提交了咨询
找法网咨询助手
官方
当前在线
立即咨询
找法网咨询助手提醒您:
法律所涉问题复杂,每个细节都有可能决定案件走向,若问题紧急,建议 立即咨询 律师,并详细描述自身问题,以获得 针对性解答。24小时在线,平均5分钟回复。
没有劳动合同老板辞退员工有没有补偿?
未签订劳动合同被老板辞退的员工,可以请求相应的赔偿。具体包括二倍工资及可能的双倍赔偿。建议先收集工作证据,并与单位进行沟通。如果协商无果,可以向劳动监察部门投诉
没有签劳动合同,辞退员工怎么赔偿?
在没有签订劳动合的情况下辞退员工,必须支付补偿金。补偿金的计算依据包括员工的工作年限和月工资标准。特别地,如果月工资超过当地职工月平均工资的三倍,补偿金支付标准
上班两天被辞退,没签劳动合同。有双倍工资赔偿?
未签劳动合同被辞退后,你可操作如下以获得双倍工资:首先,收集相关证据,如工资条、工作记录等;其次,尝试与用人单位协商,要求支付双倍工资;如果协商无果,你可以向劳
劳动合同内辞退员工赔偿
针对劳动合同内辞退员工的赔偿情况,具体分为以下几种: 1. 违法解除需支付两倍经济补偿标准的赔偿金; 2. 协商解除、无过失性辞退、经济性裁员则按工作年限支付
企业与员工签订劳动合同的风险是什么?
需要根据具体业务情况确定
没有劳动合同被辞退员工如何赔偿
针对未签劳动合同被解雇的情况,劳动者应首先保留相关证据以证明劳动关系的存在以及被解雇的事实。接下来,劳动者可以与雇主进行协商,或者选择提起劳动仲裁,以维护自己的
企业与员工签订劳动合同的风险是什么?
需要根据具体业务情况确定
没有劳动合同辞退员工怎么赔偿
针对未签劳动合同被解雇的情况,员工可以获得双倍赔偿。具体步骤如下: 1. 保留相关证据以证明劳动关系的存在以及解雇的事实; 2. 根据《劳动合同法》计算应得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