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伤索赔的法律依据

更新时间:2018-06-11 18:08 找法网官方整理 人浏览

  受工伤的劳动者最关心的就是工伤赔偿,而工伤赔偿的标准是由工伤鉴定结果决定的,在工伤鉴定结果的基础伤按照法定的工伤赔偿。那么工伤索赔的法律依据是什么?找法网小编给大家介绍。

  一、医疗费

  法律依据:《工伤保险条例》第30条第3款

  治疗工伤所需费用符合工伤保险诊疗项目目录、工伤保险药品目录、工伤保险住院服务标准的,从工伤保险基金支付。

  二、住院伙食补助费

  法律依据:《工伤保险条例》第30条第4款

  职工住院治疗工伤的伙食补助费,以及经医疗机构出具证明,报经办机构同意,工伤职工到统筹地区以外就医所需的交通、食宿费用从工伤保险基金支付,基金支付的具体标准由统筹地区人民政府规定。

  三、护理费

  法律依据:《工伤保险条例》第34条

  工伤职工已经评定伤残等级并经劳动能力鉴定委员会确认需要生活护理的,从工伤保险基金按月支付生活护理费。

  生活护理费按照生活完全不能自理、生活大部分不能自理或者生活部分不能自理3个不同等级支付,其标准分别为统筹地区上年度职工月平均工资的50%、40%或者30%。

  四、康复治疗费

  法律依据:《工伤保险条例》第30条第6款

  工伤职工到签订服务协议的医疗机构进行工伤康复的费用,符合规定的,从工伤保险基金支付。

  五、辅助器具费

  法律依据:《工伤保险条例》第32条

  工伤职工因日常生活或者就业需要,经劳动能力鉴定委员会确认,可以安装假肢、矫形器、假眼、假牙和配置轮椅等辅助器具,所需费用按照国家规定的标准从工伤保险基金支付。

  六、停工留薪

  法律依据:《工伤保险条例》第33条

  职工因工作遭受事故伤害或者患职业病需要暂停工作接受工伤医疗的,在停工留薪期内,原工资福利待遇不变,由所在单位按月支付。

  七、伤残补助金

  法律依据:《工伤保险条例》第35条至第37条

  八、丧葬费

  法律依据:《工伤保险条例》第38条

  职工因工死亡,其近亲属按照下列规定从工伤保险基金领取丧葬补助金、供养亲属抚恤金和一次性工亡补助金:

  1、丧葬补助金为6个月的统筹地区上年度职工月平均工资;

  2、供养亲属抚恤金按照职工本人工资的一定比例发给由因工死亡职工生前提供主要生活来源、无劳动能力的亲属。标准为:配偶每月40%,其他亲属每人每月30%,孤寡老人或者孤儿每人每月在上述标准的基础上增加10%。核定的各供养亲属的抚恤金之和不应高于因工死亡职工生前的工资。供养亲属的具体范围由国务院社会保险行政部门规定;

  3、一次性工亡补助金标准为上一年度全国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的20倍。

  以上就是工伤索赔的法律依据。综合上述,我们可以知道,工伤赔偿是有是法律规定的,如果我们的合法权益受到侵犯是有权申诉的。还有其他不明白的,欢迎上找法网进行咨询了解。

声明:该作品系作者结合法律法规、政府官网及互联网相关知识整合,如若内容错误请通过【投诉】功能联系删除。
点赞
收藏
还有疑问?立即咨询律师!
33344 位律师在线
1 分钟提问
5 分钟内解答
立即咨询
26秒前 用户188****9876 提交了咨询
相关知识推荐
工伤认定流程,和工伤赔偿的相关法律知识
建议先申请工伤认定,再劳动能力鉴定,赔偿根据鉴定结果计算,最后提起劳动仲裁索赔,具体劳动能力鉴定需要专门机构评定
手腕工伤赔尝需要哪些法律依据
工伤索赔的法律依据是《社会保险法》和《工伤保险条例》。劳动者经工伤认定为工伤的,享受工伤保险待遇;其中,经劳动能力鉴定丧失劳动能力的,享受伤残待遇。职工所在用人
找法网咨询助手
官方
当前在线
立即咨询
找法网咨询助手提醒您:
法律所涉问题复杂,每个细节都有可能决定案件走向,若问题紧急,建议 立即咨询 律师,并详细描述自身问题,以获得 针对性解答。24小时在线,平均5分钟回复。
工伤赔偿法律依据,工伤索赔法律依据是什么
  工伤索赔法律依据为《工伤保险条例》,劳动者用工负伤,经过工伤认定和劳动能力鉴定后依法索赔。从工伤保险基金中支付医疗费用和康复费用;伙食补助费;交通食宿费;生
工伤赔偿的法律相关问题
你好,请问有认定工伤吗?
工伤赔偿,和法律咨询
是可以详细说明工伤问题的。
关于工伤赔偿方面的法律
您好,可以咨询工伤赔偿方面的法律。
领取失业救济金期间,能否退还?
领取失业金期间其医疗保险由失业保险基金为其支付,属于正常缴费有个人账户金额返还。失业保险金,是指失业保险经办机构依法支付给符合条件的失业人员的基本生活费用,是对
传媒公司招未满18进花场违法吗
你好,是否满16周岁呢
厂区雇佣17岁未成年合法吗
视情况而定,公司可以雇佣16周岁以上不满18周岁的未成年人就业,但不能雇佣不满16周岁的员工。由于未成年工处于生长发育期的特点,以及接受义务教育的需要。公司负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