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法总则对人格权的保护是什么

更新时间:2022-09-27 15:10 找法网官方整理 人浏览

  民法总则,即现民法典对人格权的保护是要求侵权人承担与行为的具体方式和造成的影响范围相当的民事责任,承担责任的方式包括消除影响、恢复名誉、赔礼道歉等。

民法总则对人格权的保护是什么,死者是否有人格权

  一、民法总则对人格权的保护是什么

  民法总则对人格权的保护可以参照民法典的有关规定,根据《民法典》第一千条,行为人因侵害人格权承担消除影响、恢复名誉、赔礼道歉等民事责任的,应当与行为的具体方式和造成的影响范围相当。行为人拒不承担前款规定的民事责任的,人民法院可以采取在报刊、网络等媒体上发布公告或者公布生效裁判文书等方式执行,产生的费用由行为人负担。

  二、死者是否有人格权

  死者没有人格权。找法网提醒您,自然人的民事权利始于出生、终于死亡,自然人死亡后便丧失民事主体资格。但《民法典》对死者的人格利益给予特殊保护。根据《民法典》第九百九十四条的规定,死者的姓名、肖像、名誉、荣誉、隐私、遗体等受到侵害的,其配偶、子女、父母有权依法请求行为人承担民事责任。

  三、人格权和身份权的区别有哪些

  人格权和身份权的区别有:

  1.内容的不同

  人格权单指他人侵害了民事主体的生命权、名誉、荣誉权等等,是作为民事主体可以主张的侵权之债;身份权则指他人侵犯了民事主体的亲权、配偶权、商标权等等中的人身权,身为民事主体可以主张的侵权之债。

  2.权利性质不同

  人格权纯为一种权利,而身份权虽然本质上是权利,但大多数在权利中包含义务;人格权纯为一种支配权,而身份权除荣誉权外必以相对人存在为前提,身份权严格地说有支配权,请求权,形成权的性质。

  3.诉讼时效不同

  法律规定身体受到伤害要求赔偿时,诉讼时效为知道或者应当知道受到伤害起一年,而其它的人格权和身份权的诉讼时效通常为两年。

  4.权利期限不同

  人格权是无期限的权利;而身份权是以特定身份的存在为其存续的前提。

声明:该作品系作者结合法律法规、政府官网及互联网相关知识整合,如若内容错误请通过【投诉】功能联系删除。
点赞
收藏
还有疑问?立即咨询律师!
33344 位律师在线
1 分钟提问
5 分钟内解答
立即咨询
26秒前 用户188****9876 提交了咨询
相关知识推荐
民法上的人格权有什么
民法上的人格权有什么
人格权一般规定
合同法与民法总则规定冲突时、适用民法总则?
离婚案件,婚姻法有关条文基本可以处理,同时,作为民事案件,民法通则也是适用的
人格权属于民法典吗
人格权属于民法典吗
人格权一般规定
找法网咨询助手
官方
当前在线
立即咨询
找法网咨询助手提醒您:
法律所涉问题复杂,每个细节都有可能决定案件走向,若问题紧急,建议 立即咨询 律师,并详细描述自身问题,以获得 针对性解答。24小时在线,平均5分钟回复。
民法总则对于民法的概念
民法总则的含义:为了规定民事活动的基本原则和一般规定而制定的法规
民法上人格权包括哪些
民法上人格权包括哪些
人格权一般规定
2017司考民法总则
民法总则的原则如下: 1、平等原则; 2、自愿原则; 3、公平原则;等等。《民法总则》第四条规定,民事主体在民事活动中的法律地位一律平等
2017民法总则债权
民法总则债权的种类有合同之债、侵权之债、无因管理之债和不当得利之债。《民法总则》第一百一十八条规定,民事主体依法享有债权。债权是因合同、侵权行为、无因管理、不当
民事主体的人格权是什么保护?
你好,人格权不受他人侵犯,就是指一个人的姓名权,名誉权。隐私等相关信息不被其他人非法获取和利你好,人格权不受他人侵犯,就是指一个人的姓名权,名誉权。隐私等相关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