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的夫妻二套房认定标准

更新时间:2019-06-21 15:44 找法网官方整理 人浏览

  现在很多人在结婚时候就买了房子,但是在结婚后想买第二套房子,但是对于夫妻二套房认定是不清楚的,那么最新夫妻二套房认定标准是怎样的呢?下面由找法网小编为您详细介绍。

  一、最新的夫妻二套房认定标准

  夫妻二套房认定标准包括以下三个方面:

  1、婚前一方曾贷款购房,婚后以另一方名义申请贷款购房,但两人户口没有在一起夫妻双方结婚后虽然户口没有落在一起,但在民政局有过结婚登记

  2、夫妻名下有两套房的商业贷款记录,一套已还清,另一套未还清,此时再贷款认定为二套房以上。

  3、婚后双方共同贷款购房,离异后一方再申请贷款购房

  二、银行认定为二套房的七种情况

  1、父母名下有住房,以未成年子女名义再购房

  详解:根据新的政策,家庭成员包括借款人、配偶及未成年子女,即未成年子女也是被划为家庭范畴的。所以以未成年子女的名义申请贷款购房时,就会按照二套房政策执行。

  2、未成年时名下有房产,成年后再贷款购房

  详解:根据目前银行“认贷又认房”,如果不出售现有房产的情况下,再贷款购房是属于二套房的,将按照二套房的政策执行。如果按过去政策,未成年时的房产只要没贷款,再申请房贷不算二套。

  3、个人名下有全款购买的住房,再贷款购房

  详解:过去只“认贷”,这种情况不算二套房,但现在加了“认房”,虽然没有贷过款,但只要是在房屋产权交易系统中能够查到名下有房产,在不卖掉且申请贷款的情况下,也会被认定为二套房。

  4、个人名下有贷款购买住房,结清出售后再贷款购房

  详解:目前银行对二套房认定是“认房又认贷”,也就是说虽然贷款买的房产出售以后,家庭名下已没有任何住房,但因为其之前有贷款记录,再申请房贷也会被算做二套房。

  5、首次购房使用商业贷款,再次购房使用公积金贷款

  详解:目前公积金贷款政策也比较严格,只要借款人有过房贷记录,不论房贷是否结清、房产是否出售,即便从未使用过公积金贷款,首次申请公积金贷款也会被算做二套房。

  6、婚前一方曾贷款购房,婚后以另一方名义申请贷款购房,但两人户口没有在一起

  详解:夫妻双方结婚后虽然户口没有落在一起,但在民政局有过结婚登记。现在,银行在批贷时除要求借款人提供户口本外,还会要求借款人提供婚姻状况证明,而结了婚的夫妻是不能提供单身证明的,所以另一方再购房时也会被算作第二套房。

  7、婚后双方共同贷款购房,离异后一方再申请贷款购房

  详解:只要央行的征信系统中能够查到房贷记录,那么即便离异后房产判给一方,另一方再贷款购房时也会被认定为二套房。

  以上便是找法网小编为您详细介绍的关于二套房的相关知识,现在出台的很多政策对二套房的购买有很高的成本,在购买二套房之前应详细了解好政策信息。

声明:该作品系作者结合法律法规、政府官网及互联网相关知识整合,如若内容错误请通过【投诉】功能联系删除。
点赞
收藏
还有疑问?立即咨询律师!
33344 位律师在线
1 分钟提问
5 分钟内解答
立即咨询
26秒前 用户188****9876 提交了咨询
相关知识推荐
现在怎样算是首套房?首套房的认定标准是什么?
认定首套房如下:首套房的定义是指购买仅拥有的唯一一套住房。首套房的购房者应当年满18周岁,名下没有单独或与他人共同购买的住房,所购房产应为普通住房,房产面积不超
找法网咨询助手
官方
当前在线
立即咨询
找法网咨询助手提醒您:
法律所涉问题复杂,每个细节都有可能决定案件走向,若问题紧急,建议 立即咨询 律师,并详细描述自身问题,以获得 针对性解答。24小时在线,平均5分钟回复。
二套房的认定标准是什么,二套房认定的情况有哪些?
二套房的认定有三种情况: (一)贷款买过一套房商业贷款未结清再次贷款买房认定为二套房; (二)个人名下有两套房的商业贷款记录,一套已还清另一套未还清再次贷款
在北京二套住房的认定标准是什么?
法律分析:北京户口可以购买两套住房,如果是首套房,建筑面积小于90㎡,契税税率减至1%征收,建筑面积大于90㎡,契税税率减至 1.5%征收,如果是第二套改善性住
二套房认定标准时间点
需要结合具体情况认定
北京第二套房子认定标准
2020年北京首套房认定标准为:如果名下没有房产,房管局则按照首套房来认定,同样银行的贷款也按照首套房标准来支付,若名下有一套房产,已办理银行按揭贷款手续,贷款
首套二套房认定新标准详解
二套房的认定标准:一个人在名下已有一套房的基础上,再买一套房,无论买房的主体什么身份,无论首套和二套房是否在贷款或已经还完贷款的,都属于二套房 根据《关于规范商
北京公积金二套房认定标准
建议向当地主管部门了解
上海最新第二套房认定标准
以拟贷款银行答复为准
你好,想咨询下二套房的认定标准
判断是否二套房的主要有以下几种: 1、以借款人家庭(包括借款人、配偶及未成年子女)为单位认定房贷次数; 2、以当地房地产管理部门依据房屋登记信息系统出具的家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