停薪留职政策 规定

更新时间:2022-05-09 15:10 找法网官方整理 人浏览

  在劳动法中,提出的对停薪留职的规定,是为了保障特殊人员的权利。在停薪留职时时间一般不超过两年,并且在停薪留职期间不升职,不涨工资等规定,那么,对停薪留职的详细规定是什么呢?接下来由找法网小编带大家了解关于停薪留职政策 规定的内容。

  一、停薪留职政策 规定

  停薪留职是指为了使特定职工有期限离岗停薪并保留职工身份,而由用人单位与该职工依法签订的,约定停薪留职期间双方相互权利和义务的合同

   《劳动人事部、国家经济委员会关于企业职工要求“停薪留职”问题的通知》的规定,停薪留职的时间一般不超过二年。停薪留职期间,不升级,不享受各种津贴、补贴和劳保福利待遇;因病、残而基本丧失劳动能力的,可按退职办法处理。停薪留职人员在从事其他收入的工作时,原则上应按月向原单位缴纳劳动保险金,其数额不低于本人原工资的20%。

停薪留职政策 规定

  二、停薪留职五险一金谁负责

  停薪留职五险一金由劳动者自行负责。参加基本养老保险的个人,达到法定退休年龄时累计缴费满十五年的,按月领取基本养老金,参加职工基本医疗保险的个人,达到法定退休年龄时累计缴费达到国家规定年限的,退休后不再缴纳基本医疗保险费,按照国家规定享受基本医疗保险待遇。

  三、什么情况可以停薪留职

  停薪留职合同是指为了使特定职工有期限离岗停薪并保留职工身份,而由用人单位与该职工依法签订的,约定停薪留职期间双方相互权利和义务的合同。该合同产生于20世纪80年代,只适用于原固定职工,不适用劳动合同制职工,那么什么情况可以停薪留职呢?凡是企业不需要的富余职工,可以允许“停薪留职”。对于未经批准而擅自离职的职工,按自动离职处理。企业的固定职工要求“停薪留职”去从事政策上允许的个体经营,对于发挥富余职工的积极性,克服企业人浮于事的现象,有一定好处。一般“停薪留职”的时间一般不超过二年。“停薪留职”期间,不升级,不享受各种津贴、补贴和劳保福利待遇;因病、残而基本丧失劳动能力的,可按退职办法处理;从事非法活动,符合《企业职工奖惩条例》规定的开除条件的,原单位有权按开除处理。

  以上就是找法网小编为您详细介绍关于停薪留职政策 规定的相关知识,由上述可知,根据法律规定,停薪留职一般是不得超过两年的,如果您还有其他的法律问题,欢迎咨询找法网,我们找法网会有专业的律师为您解答疑惑。

声明:该作品系作者结合法律法规、政府官网及互联网相关知识整合,如若内容错误请通过【投诉】功能联系删除。
点赞
收藏
还有疑问?立即咨询律师!
33344 位律师在线
1 分钟提问
5 分钟内解答
立即咨询
26秒前 用户188****9876 提交了咨询
相关知识推荐
事业单位想办理停薪留职?
事业单位办理停薪留职期间,工龄是继续计算的。这意味着即使职工在停薪留职期间没有实际领取工资,但其工龄仍然会按照正常情况进行累积。这一规定有助于保障职工在停薪留职
找法网咨询助手
官方
当前在线
立即咨询
找法网咨询助手提醒您:
法律所涉问题复杂,每个细节都有可能决定案件走向,若问题紧急,建议 立即咨询 律师,并详细描述自身问题,以获得 针对性解答。24小时在线,平均5分钟回复。
事业单位人员离职后的复职规定
根据劳动合同,单位规章制度和工作内容来决定
事业单位人员离职后的复职规定
根据劳动合同,单位规章制度和工作内容来决定
停薪留职时间规定
停薪留职时间规定
停薪留职规定
有关规定,事业单位人员被开除公职
应该按照单位的规定处理
事业单位人员离职后的复职规定
根据劳动合同,单位规章制度和工作内容来决定
事业单位人员离职后的复职规定
根据劳动合同,单位规章制度和工作内容来决定
事业单位人员离职后的复职规定
根据劳动合同,单位规章制度和工作内容来决定
事业单位人员离职后的复职规定
根据劳动合同,单位规章制度和工作内容来决定
事业单位人员离职后的复职规定
根据劳动合同,单位规章制度和工作内容来决定
事业单位人员离职后的复职规定
根据劳动合同,单位规章制度和工作内容来决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