劳务派遣纠纷员工维权途径

更新时间:2019-06-21 14:19 找法网官方整理 人浏览

  有很多毕业的大学生会到海外就业,其中很大一部分人都是通过海外劳务派遣的形式出境,其中就涉及到劳动法上一个很突出的劳务派遣问题,面对劳务派遣纠纷,员工要学会维权。下面就由找法网小编为各位详细介绍劳务派遣纠纷员工维权途径。

劳务派遣纠纷员工维权途径

  一、劳务派遣的含义

  劳务派遣又称人力派遣、人才租赁、劳动派遣、劳动力租赁、雇员租赁,是指由劳务派遣机构与派遣劳工订立劳动合同,把劳动者派向其他用工单位,再由其用工单位向派遣机构支付一笔服务费用的一种用工形式。

  二、劳务派遣的具体形式有哪几种

  1、转移派遣

  有劳务派遣需要的企业自行招募、选拔、培训人员,再由派遣公司与员工签订《劳动合同》,并由派遣公司负责员工的报酬、福利、绩效评估、处理劳动纠纷等事务。

  2、减员派遣

  减员派遣指企业对自行招募或者已雇佣的员工,将其雇主身份转移至派遣公司。3、试用派遣

  这是一种新的派遣方式,用人单位在试用期间将新员工转至派遣公司,然后以派遣的形式试用,其目的是使用人单位在准确选才方面更具保障,免去了由于选拔和测试时产生的误差风险,有效降低了人事成本。

  4、短期派遣

  用人单位与劳务派遣机构共同约定一个时间段来聘用和落实被派遣的人才

  5、项目派遣

  企事业单位为了一个生产或科研项目而专业聘用相关的专业技术人才。

  6、晚间派遣

  用人单位利用晚上的特定时间,获得急需的人才

  7、钟点派遣

  以每小时为基本计价单位派遣特种人员。

  8、双休日派遣

  以周六、周日为基本计价单位派遣人员。

  9、集体派遣

  国有企事业单位通过劳务派遣机构把闲置的人员部分或整体地派遣给第三方。

  三、劳务派遣纠纷员工维权途径

  如果发生纠纷,劳动者可以按照《劳动合同法》第九十二条规定执行,也就是说,无论是劳务派遣单位还是用工单位侵害了被派遣劳动者的权益,劳动者都可以要求两者承担连带赔偿责任,申请劳动仲裁时将两者作为共同被告。劳动者在维权的时候必须提供相关证据证明,不仅要保留自己目前工资数额、福利待遇的证据,而且要提供该用工单位与自己工作岗位相同的劳动者的工资数额、福利待遇等证明材料。

  综上所述,面对劳务派遣纠纷,员工可以同时要求用工单位和劳务派遣单位承担连带赔偿责任,申请劳动仲裁时将两者作为共同被告。员工要学会通过法律途径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假如您还有其他法律问题想要咨询,欢迎到找法网寻求免费在线帮助。

声明:该作品系作者结合法律法规、政府官网及互联网相关知识整合,如若内容错误请通过【投诉】功能联系删除。
点赞
收藏
还有疑问?立即咨询律师!
33344 位律师在线
1 分钟提问
5 分钟内解答
立即咨询
26秒前 用户188****9876 提交了咨询
相关知识推荐
劳务派遣合同问题,想保护自己的权利
你好,对于劳务派遣合同问题,若产生纠纷,纠纷处理应把派遣单位和接受单位作为共同被告,这样法院才会受理,所以,劳动者在处理劳务派遣合同纠纷的时候要收集相关有力证据
劳动仲裁,劳务纠纷维权
你好,可以依法维护自身的权利
找法网咨询助手
官方
当前在线
立即咨询
找法网咨询助手提醒您:
法律所涉问题复杂,每个细节都有可能决定案件走向,若问题紧急,建议 立即咨询 律师,并详细描述自身问题,以获得 针对性解答。24小时在线,平均5分钟回复。
用工单位将派遣员工辞退,劳动者如何维权
劳动者可以对劳务企业申请经济补偿。
劳务合同发生纠纷首先找那部门维权
用人单位没有依法同劳动者签订劳动合同,对于其自身也是存在许多风险的,具体如下: 未签订的合同并不能免除用人单位为员工缴纳各项社会保险的义务; 单位终止或者解除事
乡村养老金由那个部门支付
由交通警察部门处理
拖欠农民工工资的电话投诉是什么?
可以直接向劳动部门投诉处理
你好。被工厂拉黑名单了,怎么才能消除。要去上班的是上海
工厂的黑名单基本上是不能够消除的,就是一旦被一家工厂拉入黑名单,就无法再进入该工厂打工了,即使工资再高,环境再好,福利再丰厚,都与你没有任何关系了,只能选择其他
我干了14天此致,他说没干满一个月只能按一天50元算
投诉到劳动局监察大队时,你需要准备劳动合同、工资条、工时记录等能证明劳动关系的材料。同时,还要准备好关于工资支付问题的相关证据,如与雇主的沟通记录、工资支付凭证
每个月的税前工资不一样,但实际发的工资是一样的,扣除的五险一金是一样的,这样的企业存不存在违法行为?
可能存在问题,建议咨询税务部门。需确认个税计算是否正确,五险一金扣除是否合规,如有问题及时与企业沟通或向相关部门投诉,确保个人权益不受损害。
申请的技能补贴厂以前培训过现在申领下来了厂里收取培训费合理吗?
是否合理需具体分析。如已签培训协议并约定费用,收取可能合理。如未签或费用超出规定,可协商或提起劳动仲裁。注意保留相关证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