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避免长期租赁对抗抵押权

更新时间:2021-07-06 14:58:38 找法网官方整理
导读:
我国允许一个物上设立多个物权,多个物权可以并存于一个物上且都发生法律效力,那当一个物上的多个物权之间发生冲突该怎么办?是否一个生效一个就不生效呢?如何避免长期租赁对抗抵押权?下面就跟着找法网的小编一起来了解吧。
如何避免长期租赁对抗抵押权

一、如何避免长期租赁对抗抵押权

避免长期租赁对抗抵押权的,出租人要与承租人签订和租赁合同,约定好租赁期限。因为租赁作为一个短时租赁并不意味着长期租赁就能取得租赁物的所有权

根据《民法典》第七百零五条的规定租赁期限不得超过二十年。超过二十年的,超过部分无效。租赁期限届满,当事人可以续订租赁合同;但是,约定的租赁期限自续订之日起不得超过二十年。

二、租赁权与抵押权冲突怎么办

以登记为生效要件的抵押权而言,抵押权设立在先而租赁权设立在后,那么依据“时间在先,权利在先”的原则,时间在后的租赁权不能对抗在先的抵押权;就以登记为对抗要件的动产抵押权而言,如果该抵押权设立在租赁权之前,却并未办理登记,那么依据《民法典》第四百零三条规定,未经登记不得对抗善意第三人,抵押权不能对抗具有物权效力的租赁权;反之,如果抵押权设立在租赁权之前且办理了登记,自然就可以对抗设立在后的租赁权。

三、抵押权的实现程序有哪些

依据《民法典》第四百一十条的规定,抵押权的实现程序分为两类:

1、约定的实现程序,即抵押权的实现条件成就后,抵押权人与抵押人协商实现抵押权,如协商将抵押财产折价或拍卖、变卖抵押财产

2、法定的实现程序,即抵押权实现的条件成就后,抵押人与抵押权人没有就抵押权的实现达成一致,抵押权人请求法院实现抵押权

以上就是找法网小编为您详细介绍的关于如何避免长期租赁对抗抵押权的相关内容。避免长期租赁对抗抵押权的,出租人要与承租人签订和租赁合同,约定好租赁期限。因为租赁作为一个短时租赁并不意味着长期租赁就能取得租赁物的所有权。若您还有法律疑问,建议您咨询找法网的专业律师。

声明:该作品系作者结合法律法规、政府官网及互联网相关知识整合,如若内容错误请通过【投诉】功能联系删除。
点赞
收藏
还有疑问?立即咨询律师!
33344 位律师在线
1 分钟提问
5 分钟内解答
立即咨询
26秒前 用户188****9876 提交了咨询
相关知识推荐
如何避免长期租赁对抗抵押权
可以找出租人承担责任的
主债权延长期限抵押权未延长
抵押权的行使期限为主债权的诉讼时效,为三年,抵押权应当在主债权的诉讼时效内行使,若超过诉讼时效的,该抵押权不再受人民法院保护。主债权的诉讼时效为权利人知道或者
租赁权 对抗 抵押权
您好,抵押人未经抵押权人的同意转让抵押物的,构成无权处分,如果第三人符合善意取得的要件,第三人就能善意取得。办理了抵押登记之后,第三人就不可能是善意的,所以可以
找法网咨询助手
官方
当前在线
立即咨询
找法网咨询助手提醒您:
法律所涉问题复杂,每个细节都有可能决定案件走向,若问题紧急,建议 立即咨询 律师,并详细描述自身问题,以获得 针对性解答。24小时在线,平均5分钟回复。
抵押权人长期怠于行使抵押权
行使抵押权如下:抵押权人可以自债务履行期届满时,将抵押物折价或以其他方式得到的价款受偿。债务履行期届满抵押权人未受清偿的,可与抵押人协议以抵押物折价或者以拍卖、
留置权怎么理解,抵押权、质押权之间有什么
理论性问题,可以在网上搜索。
如何实现抵押权
债务人到期不能偿还债务的,债权人可以凭协议实现抵押权。也可以起诉后申请执行,由执行机构变卖抵押物。
目前想退,需要交违约金吗?
你好,合同中是如何约定违约责任的
拆迁涉及的租赁房屋合同如何制订
拆迁租赁合同需细致制订。包括明确双方信息、租赁期限、拆迁条款等。涉及拆迁补偿时,应详细规定补偿方式、金额等。若因拆迁需提前解约,也应明确解约条件及责任划分。
如何处理租车被租车公司告上法庭
提供责任认定书及相关证据,起诉
融资租赁是租车吗?
融资租赁是综合性服务。具体操作为:1.承租人选择车辆和供货商;2.出租人购买车辆并租给承租人;3.承租人按期支付租金;4.租期结束,承租人获得车辆所有权。若承租
出租车的停运费保险公司承担吗
出租车停运费问题,处理方式多样。可首先查看保险条款,确认是否包含停运损失赔偿;若不含,可向侵权人提出赔偿请求,协商不成可诉诸法律。法院将根据实际情况,判决侵权人
筷来租,租电动车没到期怎么解约?
租车合同未到期想解约,可支付违约金或符合法定解除情形时解除。选择时需考虑自身情况,若无钱支付违约金,可寻求法定解除情形,如对方违约等。
租6个月跑了两个月退车了,6000风险金押金不给退,当时签合同没看懂合同风险金和违约金
如果你想通过诉讼解决网约车合同纠纷,首先你需要收集所有与纠纷相关的证据,包括合同、沟通记录等。然后,你需要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第一百二十条的规定,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