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设用地使用权流转方式是如何的

更新时间:2021-02-19 10:34:48 找法网官方整理
导读:
建设用地的使用权除了最原始的审批获得,之后权利人可以通过其他方式把这个权利给其他人。那么为了让大家能够详细了解建设用地使用权流转方式是如何的的相关法律问题,下面将由找法网小编为大家详细介绍相关内容,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建设用地使用权流转方式是如何的

  一、建设用地使用权流转方式是如何的

  1、权利人有权流转建设用地使用权

  2、流转建设用地使用权的方式有转让、互换、出资、赠与或者抵押;

  3、建设用地使用权流转时必须遵循法律规定,特别是有关限制性规定。其中,第三个层次涉及的规定不仅有物权法,还有土地管理法、城市房地产管理法、担保法以及城镇国有土地使用权出让和转让暂行条例等其他法律、法规巾的有关规定。在本条的贯彻和执行中要注意吸取已有规定在贯彻实施中的成果和经验,使建设用地使用权的流转更为有序,实现地尽其利。

  二、土地收益权不能质押

  从理论上讲,土地收益权不能质押

  (1)土地处分收益权不能质押

  国有土地使用权处分收益是在权利人丧失对国有土地使用权的时候才能取得的收益,只有取得国有土地使用权处分权才有权获得该部分收益。这是因为在没有确定的继受者,无法以合同的形式约束继受者的情况下,继受者只会根据交易的原始形式,把对价给付处分权人。

  所以,国有土地使用权处分收益权对贷款人来说属于不可控制的权利,此权利不符合法律规定的质押物的特征。

  (2)土地经营使用收益权不能质押

  以出租来看,租金的收取权属于既成的权利,贷款人可以直接获得该权利,以享受租金收益,谈不上质押;如贷款人对借款人收租权进行限制以待债务到期不能清偿时执行,就要收到土地出租期限的制约;如出租只是借款人对在储土地的一种可能的管理方式,则在没有确定出租地块前,更无法对收租权进行质押。

  简单地说,已出租土地的租金收取权不适合质押,待出租土地的未来的收取租金权无法质押。

  三、建设用地使用权设立方式

  建设用地使用权的设立方式有出让、划拨这两种。

  工业、商业、旅游、娱乐和商品住宅等经营性用地以及同一土地有两个以上意向用地者的,应当采取招标、拍卖等公开竞价的方式出让。

  严格限制以划拨方式设立建设用地使用权。

  以上就是找法网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建设用地使用权流转方式是如何的的相关内容,通过上述内容我们可以知道建设用地流转是很严格的,并不能随便进行。若还遇到其它问题,欢迎上找法网的法律平台,咨询专业的律师。

声明:该作品系作者结合法律法规、政府官网及互联网相关知识整合,如若内容错误请通过【投诉】功能联系删除。
点赞
收藏
还有疑问?立即咨询律师!
33344 位律师在线
1 分钟提问
5 分钟内解答
立即咨询
26秒前 用户188****9876 提交了咨询
相关知识推荐
想知道建设用地使用权流转的程序是什么
建设用地使用权能流转。建设用地使用权转让、互换、出资、赠与或者抵押的当事人应当采用书面形式订立相应的合同,申请变更登记。建设用地使用权流转的使用期限由当事人自行
找法网咨询助手
官方
当前在线
立即咨询
找法网咨询助手提醒您:
法律所涉问题复杂,每个细节都有可能决定案件走向,若问题紧急,建议 立即咨询 律师,并详细描述自身问题,以获得 针对性解答。24小时在线,平均5分钟回复。
集体建设用地的流转方式有哪些
关于农村集体建设用地流转的相关内容为:一般情况下,土地所有权人能通过出让、出租等方式交由单位或者个人使用,但应当经本集体经济组织成员的村民会议三分之二以上成员或
建设用地使用权如何转让
建设用地使用权如何转让
建设用地使用权
建设用地使用权流转方式是如何的?
民法典规定建设用地使用权可以流转。建设用地使用权的流转方式有转让、互换、出资、赠与、抵押,附着于该土地上的建筑物、构筑物及其附属设施一并处分,流转时应当向登记机
国有建设用地使用权50
法律分析:建设用地使用权的取得方式包括出让和划拨两种: (1)建设用地使用权的出让。是指国有土地的出让方通过一定的形式将建设用地使用权出让给特定的使用者的建设用
国有建设用地使用权与集体建设用地使用权的区别
你国有土地,顾名思义,土地的所有权归国家所有。政府把土地以出让的方式“卖”给企业,或者以划拨方式划拨给组织或个人,都只是该地块的土地使用权,并且我国出让的土地是
建设用地使用权获得方式
建议详询国土部门
国有建设用地使用权拍卖
只有两人报名按照规则属于流拍,不能进行拍卖。
建设用地使用权
你好,那应该是可以的。
建设用地使用权的消灭
咨询主管部门。
建设用地使用权出让原则
建设用地使用权出让原则
建设用地使用权
建设用地使用权转让条件
通过土地划拨取得的建设用地使用权,只有在下列几种情况下,才可以转让、抵押、出租:①土地使用者为公司、企业、其他经济组织和个人;②领有国有土地使用证;③具有地上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