房屋产权证明怎么开

更新时间:2021-03-02 10:03 找法网官方整理 人浏览

房屋买卖过程中,一般都需要开具房屋产权证明,房屋产权证明由政府权威机构开具,证明房屋产权人,可以避免出现房屋产权纠纷,维护当事人的合法权益。那以下就让找法网小编为大家带来房屋产权证明怎么开的相关内容,一起来看看吧。

一、房屋产权证明怎么开

房屋产权证明的办理流程也是非常的简单的,而一般的流程都是首先按揭业主在销售部工作人员处签署《办理房产证委托书》,将办证资料交予工作人员,然后领取《收款记录单》,并携其往财务部缴纳办证费用及契税最后将已经财务人员签收的《收款记录单》交销售部工作人员,三步就搞定。

房屋产权证明怎么开

二、房屋产权证明办理需要哪些材料

       1、有效身份证。

       2、已经公证过的房地产交易合同正本(这里指的是没有按揭的业主)

       3、交易购楼发票以及付清楼款证明(没有按揭的业主)

       4、已经公证过的按揭合同(按揭买房的业主)

5、契税款以及办证费(契税收取标准为房款总额的1%,办证费为总房款的0.15%5元)

三、办理房产证注意事项

    1证明的办理一般是以家庭为单位的,夫妻之间可以代办,其他人需要代办则必须出示委托公证书,要求相当严格。

2证明的开具机关必须是县级以上的房管部门。如果购房者是在城市购房,但却是农村户口,那么首套房证明也要在农村的村委会开具,然后到镇、县相关部门依次盖章证明。

3证明需要填写本人所在地房管部门的组织机构代码以及开具证明的办理人的联系电话等,届时购房者购房地的房管部门会进行检验核对,所以在开具证明的时候一定不要忘了这些重要信息。

以上就是由找法网编辑整理收集的关于房屋产权证明怎么开的法律知识。房屋产权证明的办理要按揭业主在销售部工作人员处签署《办理房产证委托书》,将办证资料交予工作人员,然后领取《收款记录单》,并携其往财务部缴纳办证费用及契税最后将已经财务人员签收的《收款记录单》交销售部工作人员即可办理。如果您还有其他问题的,欢迎咨询找法网律师。

声明:该作品系作者结合法律法规、政府官网及互联网相关知识整合,如若内容错误请通过【投诉】功能联系删除。
点赞
收藏
还有疑问?立即咨询律师!
33344 位律师在线
1 分钟提问
5 分钟内解答
立即咨询
26秒前 用户188****9876 提交了咨询
相关知识推荐
房屋权属证明怎么开
房屋权属证明怎么开
房屋权属证书
如何严谨地撰写房屋产权证明文件
撰写房屋产权证明需严谨。1. 明确房屋情况,包括坐落、数量、结构、面积等;2. 详述所有权人信息,如姓名、身份证号等;3. 清晰阐述证明事项及目的。完成初稿后,
找法网咨询助手
官方
当前在线
立即咨询
找法网咨询助手提醒您:
法律所涉问题复杂,每个细节都有可能决定案件走向,若问题紧急,建议 立即咨询 律师,并详细描述自身问题,以获得 针对性解答。24小时在线,平均5分钟回复。
租赁房屋证明怎么开
在不同情况下,租赁房屋证明的处理方式如下:1. 若直接与房东签订租赁合同,可请房东提供包含租赁双方信息、房屋地址、租期等关键内容的租赁证明;2. 若通过房屋中介
房屋所有权怎么证明
证明房屋所有权的具体操作包括:提供产权登记证原件或复印件、向不动产登记机构申请查询并获取相关证明。如有纠纷,建议委托专业律师协助处理,以确保权益得到合法保障。
关于如何开具普通住宅的房屋产权证明
开具房屋产权证明时,首先需明确房屋是否已办理产权登记。若已登记,可携带房产证、身份证等材料前往当地房地产管理部门申请。若未登记,需先完成产权登记流程。此外,若产
房屋产权证明书的正确书写方式
房屋产权证明需规范书写,包括:1. 房屋情况描述清晰;2. 所有权人信息准确无误;3. 证明事项明确。如涉及复杂情况,可寻求法律专业人士协助,确保权益得到保障。
房屋权属证明是什么
房屋权属证明是确认房屋权属的重要文件。办理时需提供身份证、交易合同、付款证明等材料。如材料齐全,按不动产登记机构要求填写申请表并缴纳相关费用,即可领取权属证明。
我要一份房屋产权证明。我要一份房屋产权证明模板
房屋产权证明应写明房屋情况,包括房屋坐落、数量、结构、面积等信息,以及房屋所有权人的基本信息,如姓名、性别、民族、公民身份证号等。此外,房屋产权证明还应明确办理
农村房屋权属证明怎么开具
您好!房屋权属证明是在不动产登记中心进行产权登记
什么是房屋产权证明?
1. 房屋产权证的意思是:房屋产权的证明文件,是国家依法保护房屋、土地所有权、使用权的合法凭证。 2. 房屋产权证是由地方人民政府颁发的证明持证人对一定面积的房
一般房屋产权证明如何开
1. 携带身份证、户口本、婚姻证明等材料到本地房管局进行房产查档,缴纳查询费后出具加盖公章的证明,外地户口需要到户籍所在地办理。 2. 权利人、利害关系人可以依